深圳財政“五個對沖” 增強經濟韌性
來源:深圳商報 閱讀次數:253 發布時間:2020-08-07 09:36:08 分享到:
【深圳商報訊】(記者 陳發清)今年上半年,深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31億元、下降4.7%,降幅較一季度大幅收窄8.1個百分點,收入走勢好轉。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下,這一成績的取得殊為不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深圳財政緊緊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穩增長工作,以“五個對沖”著力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全力維護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助企業渡難關
截至6月底,深圳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降幅逐步收窄,整體走勢好于其他一線城市。這一份半年“答卷”,是在經濟下行、疫情沖擊等多重減收壓力下取得的,充分凸顯了深圳的經濟韌性和發展活力。
上半年,市財政部門一方面全面落實中央減稅降費政策,把“規定動作”做扎實。出臺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幫扶企業渡過難關工作方案,建立財政、稅務、社保、醫保等部門聯動協作和信息共享機制。今年上半年,深圳市落實中央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減負近530億元。
另一方面,主動謀劃深圳“惠企16條”等系列優惠政策,把“自選動作”做精準。聯合社保、衛健、工信等部門,出臺6項普惠性補貼減免政策、4項助企金融紓困政策、3項穩崗政策、3項扶持重點防疫企業政策。今年上半年,上述政策為企業減負超230億元。其中,減免稅費超90億元,緩繳稅費超140億元。
開源挖潛對沖減收壓力
上半年,市財政部門多次深入研究部署盤活政府資產和財政存量資金工作,推動多渠道組織非稅收入。全面梳理辦公、住宅、產業用房、商業物業等全市各類政府家底,主動作為,對與行政事業單位履職無關的、運行低效的政府資產,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盤活增收,在不增加市場主體負擔的前提下,上半年市區兩級盤活資產等一次性收入150.1億元,拉動財政收入增長7個百分點。此外,統籌盤活閑置沉淀資金,收回預算單位自有賬戶存量資金2.2億元。
堅決“過緊日子”對沖收支平衡壓力
2020年預算編制中,市財政部門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經費39%,減少新增項目經費安排78億元。預算執行中,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再組織壓減預算資金34.3億元,為保障重大政策落地和民生事業發展騰出更多財力空間。
在“節用”上動真格,實打實壓減行政支出,除剛性支出外,基數項目一律按10%幅度進行壓減,三公經費壓減5%;2020年預算新增項目核減率超過50%。應保盡保,截至上半年底,市區財政部門已下達疫情防控資金41.5億元,實際支出25.1億元,確保疫情防控工作。
用足用好政府債券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8%,增速較一季度提高23.9個百分點,事關城市發展和民生事業的大項目,成為經濟的“定海神針”。今年深圳計劃安排重大項目487個,年度計劃投資2005.2億元,軌道交通、5G基礎設施、“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重大民生工程等一批“老基建”和“新基建”全面提速。
地方債對穩投資具有重要作用,財政部今年下達深圳各類政府債券資金625.1億元,比上年增長一倍。同時,市財政部門將債券支出進度與額度分配掛鉤,激勵各區進一步加快債券資金使用,今年已發行的56只專項債券中,在建項目比例高達96.4%。
資金直達基層對沖“三保”壓力
今年,我國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上述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截至7月16日,中央下達深圳直達資金共151.2億元。
為了嚴格執行這一特殊轉移支付,深圳財政強化指導、全程跟蹤;堅持協調聯動,確保科學分配、精準下達;聚焦重點領域,確保實現政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