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深圳中小企業蓬勃生長之謎
來源:新浪網 閱讀次數:268 發布時間:2020-06-29 15:57:31 分享到:
特派記者 蘇利民 伊茂林 宓家峰 周揚 楊秋云 董娜 報道
如果不是1987年那一紙《關于鼓勵科技型人員興辦民營企業的暫行規定》,華為也許不會誕生在深圳,創業之初為資金四處奔波夜不能寐的馬化騰如果不是在深圳第一屆高交會上拿到第一筆風險投資,QQ也許早已經易主……深圳大名鼎鼎的世界級科技企業數不勝數,卻都是從最初的小小種子,在適合生長的土壤破土而出,又恰逢充足的陽光雨露。也正是中小企業的蓬勃生長,成就了深圳。
截至2020年4月,在疫情影響嚴重的情況下,深圳新增企業數量仍達到6.14萬家,較去年同期增長6.4%。全市商事主體數量達到333.7萬戶,穩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深圳中小企業充盈的活力和韌性背后,一方面是政府大力扶持,減負、松綁、紓困,營造寬松適宜的創業創新環境,吸引大批創新資源和人才涌入,另一方面得益于從企業到政府服務無處不在的市場化氛圍和創新特質,政府、市場、企業共生共融的良好生態。
寬松適宜的環境 營養充分的土壤
進入2020年,深圳的創業扶持政策又一次升級。
“畢業五年內的大學生、深圳戶口、港澳臺居民符合其中一項就可以申請。申請的補貼又分為初創補貼、社保補貼、場租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等四項,加起來的資金在8-12萬元,創業三年免息扶持資金在30-60萬元。”深圳市人社部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深圳市新風向科技有限公司是位于南山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一家創新型企業,董事長宋國光告訴記者,深圳的各種創業補貼、人才補貼非常之多,這些政策門檻低,申領方便,涉及到社保、租金、研發、創新等多個方面,對初創時期的小微企業是非常及時有效的幫助。
疫情發生以來,深圳市政府第一時間出臺“惠企16條”,紓解中小微企業困難,提振發展信心。
根據“惠企16條”,擁有134家門店的餐飲企業樂凱撒享受到了2個月房租減免,減免費用達到150多萬元,而且是工作人員主動聯系企業。公司負責人陳寧告訴記者:“當時正是企業面臨巨大壓力的時候,這樣的政策救急又很溫暖。”
“在深圳,申領各種補貼和優惠并沒有復雜的關卡,只要根據規定要求進行申報,審核通過后相關資金就會自動打到企業賬戶。有的甚至不需要申報,會自動減免。這種高效率對企業來說也非常重要。”另一位受訪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創業需要創業者有一往無前的勇氣,政府的大力扶持發揮了重要的‘托底’作用,讓創業者內心更有底氣,針對年輕創業者、就業者推出的落戶、補貼政策,也可以鼓勵更多人才留在深圳,成為創業創新的生力軍。”深圳大學客座教授、福田金融+創新聯盟常務理事宋磊巖接受采訪時表示。
從《關于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深圳市關于支持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到2019年2月,專門成立服務中小企業的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近期《深圳經濟特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及《關于以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的相繼出臺實施,深圳在政策層面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打造出了良好的環境和生態,而政策落實的高效率和人性化,更讓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土壤保持適宜而富有營養。
從“站起來”到“快速生長”
融資難、融資貴是中小微企業普遍面臨的大問題,直接關系企業生存與成長。
5月23日,深圳市艾諾信射頻電路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片忙碌。公司總經濟助理張秀貞告訴記者,3月初,公司500萬元貸款順利到賬,正是因為深圳針對疫情出臺的“惠企16條”,深圳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主動聯系企業,為他們提供了擔保費率僅為1.4%的擔保。
“為了讓中小微企業在特殊時期輕裝上陣,深圳惠企16條提出,將在市級財政340億的產業專項資金中拿出10%,約34億元用于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隨后《深圳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項目實施辦法》又將貼息后的中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降至3%左右,基本覆蓋深圳市中小微企業貸款,普惠享受貼息。”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副局長呂哲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業內人士指出,《實施辦法》堪稱全國力度最大、覆蓋面最廣、企業獲得最便利的惠企政策。該筆貼息款項由深圳市財政通過銀行補貼給中小微企業,不需要企業主動申請,免去企業奔波之苦。
與此同時,《深圳市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管理實施細則》印發實施。它將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范圍擴大至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對銀行業機構為深圳中小微企業、包括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發放貸款形成的不良,補償比例上限由50%提高到80%。
早在2018年10月,初始規模估算為20億的深圳市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正式啟動運營。此舉也被認為是提高銀行機構對中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的容忍度,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一劑良藥。
華大基因、歐菲光電、新綸科技、欣旺達等如今深圳新興行業中的“明星”中小企業,均是通過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扶持的深圳擔保集團獲得第一筆貸款支持,逐步成長至今。
與此同時,深圳市區政府先后實施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減免中小企業增值稅、提供研發資金等一系列政策,多措并舉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深圳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深圳以市場化擇優遴選機制為主,以隱形冠軍、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發展前景好的民營中小企業為基礎,建立創新型高成長企業庫,重點培育、優先扶持,加力培育一批行業高成長企業、上市企業、領軍骨干企業。”宋磊巖告訴記者。
創立三年營收超10億,5年上市,這樣的故事在深圳絕非天方夜譚,而是經常上演。“2019深圳高科技高成長20強暨深圳明日之星”之一的舒可士(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的年增長率就高達5269%。舒可士創立于2015年,是一家小米產業鏈下的生產電動牙刷等系列消費品的企業。
“舒可士的成功,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注重創新設計研發和品牌策劃,產品設計曾獲得‘紅點獎’;核心部件創新研發快,技術領先;企業領導者都是80后,普遍具備互聯網思維,同時注重運用資本的力量。”深圳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總經理范穎接受采訪時如此評價舒克士,這也是一部分迅速崛起的深圳中小企業的共性。
“深圳非常重視民營企業上市培育。2018年,深圳修訂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我市中小企業改制上市和并購重組的若干措施》,形成更加系統全面的扶持企業上市政策。為調動企業上市積極性,深圳分階段給予改制上市企業資助,同時,各區財政配套給予資助。”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融資和上市促進處副處長趙健表示。
數字顯示,2019年深圳市中小企業上市成效顯著,境內外上市及過會企業共36家。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企業總量連續14年位居國內大中城市首位。
得益于深圳在中小企業扶持中的敢于先行先試和持之以恒,對創新和成長的大力支持,全市1.44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80%以上以民營為主體的中小企業;全市具“專精特新”特色的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數量,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全市授權專利的近七成以上來自中小企業,深圳的中小企業得以從“站起來”到“跑起來”。
企業、市場、政府的分與融
作為2013年設立的國家級中小企業服務平臺之一,深圳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總經理范穎經常自嘲自己非常與眾不同,因為全國范圍內的中小企業服務平臺都是工信局下屬事業單位,只有深圳采用了市場化運作模式。
深圳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張卉主任向記者演示了強大的平臺服務功能,從在這一界面設計類似淘寶的線上平臺,服務內容以企業成長的不斷階段進行細分,企業可以根據需要自由選擇,所有服務明碼標價。據介紹,自2013年底上線以來,通過邊建設完善邊運營的方式,平臺目前已經聚集了近2000家服務商及近萬個服務產品。
業內人士指出,深圳的中小企業數量龐大,在政策的有效傳遞和快速落實過程中,大批平臺類服務機構和企業起到了大幅提升效率和效益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政府服務項目還是其他,都嚴格遵循市場化的競爭機制。
在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所長劉國宏看來,深圳的歷屆政府都較為尊重市場,尊重企業的主體地位,按照市場的原則去服務企業。
“深圳市政府提供的服務也符合市場需求。深圳很多規劃是依托企業去做的,深圳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都是已經存在且已發展到一定階段,深圳市政府才去加速市場達成共識的預期,鼓勵大家發展這些產業。這也是深圳發展后勁比較足的原因之一。”
深圳市委原常委、副市長張思平曾多次表達這樣一個觀點, 改善營商環境,從目前我國城市發展的階段來看,最重要的是城市能夠給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市場機制。
“深圳這些年來幾乎沒有在國內外招過商,但是大量的生產要素依靠市場的力量聚集在深圳,是深圳的公平的市場環境和完善的市場機制,造就了深圳的輝煌。”
作為一個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宋國光向記者展示他與人社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就某一項目的溝通記錄。“很大程度上,政府工作人員更愿意傾聽來自企業的建議,因為企業是距離市場最近的。也正是因為這種溝通的深入,深圳的很多導向型政策和項目真正體察了企業和市場的需求,更為科學有效。”
同時,深圳的政府服務又滲透了開放性和創新性。“我公司的一個新項目在政府部門管理中找不到相對應的科目,這時候,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主動提出,可以專門為我們公司新設一個科目。”宋國光認為這一點恰是深圳的可貴之處。
宋磊巖告訴記者,深圳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并不多,科研開發體系以企業為主體,反而是這種以企業為核心的科研開發體系,技術研究的方向、成果的應用與轉化,與市場緊密結合相聯,形成了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新機制。
他曾到內地一些城市調研,感觸良多。在當地企業眼里,一個科長可能都是很大的官員。但是,在深圳,政府官員去企業調研也是要預約的。他告訴記者說:“深圳的企業不需要和相關部門打太多交道,他們只需要埋頭做事,一心一意研發和生產。”
深圳一位資深媒體人士在接受記者時表示,深圳的營商環境之所以優越,首先是政府完成了“服務”這樣一個重要角色定位,努力為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公平的競爭環境和為企業競爭提供服務。同時,正因為政府在與企業保持相應距離,不對企業進行干擾,不對市場進行過多干預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了解市場,了解企業,保持了三方的連接和融合。在充分市場化和公平競爭環境下成長的企業,也格外具有生命力。
“首先是深圳環境創造了深圳奇跡,成就了中小企業的蓬勃生長,兩者又互為因果、互為促進,成就了深圳政府、企業、市場共生共融的良好生態,成就了今日之活力之都。”
記者點評
營商環境是一個生態系統
一位在深圳工作生活了二十余年的資深媒體人士說,深圳的企業不是政府奶大的巨嬰,而是在適宜市場環境下蓬勃生長的植物。
深圳的植物是形態各異、五彩斑斕的,有的高大舒展,有的花兒熱烈,有的清秀樸素。植物的郁郁蔥蔥與深圳得天獨厚的天然稟賦和悉心打造的軟環境有關,同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競爭規律又讓它們都有著極強的生命力,植物的豐茂反過來又滋養了深圳。
同樣,深圳中小企業的蓬勃生長,也與深圳得天獨厚的天然稟賦有關,與這個將市民生活安排的妥帖舒服的城市管理者有關,與政府悉心營造出的適宜企業生長的環境有關。好環境吸引來更多優秀的人,充滿創新特質的人才與環境,充分的市場化和無處不在的競爭機制又讓深圳的中小企業自有一種頑強的生命力。
有些方面,淄博真的沒法跟深圳比,因為特區的區位優勢如同天賜的濱海氣候,是學不來的。千年前就有著開放重商傳統的淄博,與深圳相比較當前欠缺的,就是在打造中小企業適宜生長環境上的精心、系統和創新。
營商環境是一個生態系統,如果把淄博的中小企業也比做一株株植物,改善營商環境就應從觀察了解它的生長周期和迫切需求入手,在適宜的時機給與充足的養料,同時尊重市場、貼近市場,讓企業真正培育自己的生命力。政府、企業、市場既保持相應距離又共生共融的良好生態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