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啟動知識產權技術調查官制度
來源:深圳特區報 閱讀次數:59 發布時間:2020-03-11 09:00:00 分享到:
如何能及時準確查明技術性事實,讓知識產權案件舉證不再難?我市啟動技術調查官制度,為知識產權維權鋪就專業化的道路。昨天上午,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深圳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執法檢查第一次會議,透露上述信息。
我市知識產權五項核心指標居全國首位
作為全國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位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近年來深圳交出亮眼的創新成績單——2018年,社會研發投入過千億元,占GDP比重與全球最高水平的以色列相當。2019年,市本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增長近一倍,其中30%以上投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知識產權是科技創新的關鍵。去年,深圳知識產權在數量和質量上取得突破,五項核心指標排名全國首位,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首次位列全國第一;授權量增速、有效發明專利五年以上維持率穩居全國首位;PCT申請量連續16年排名全國第一。從全球范圍看,深圳市PCT申請公開量占大灣區總量七成,僅次于東京灣區,在全球五大灣區中排名第二。
有活力和后勁是深圳創新的顯著特點。在專利申請量方面,我市華為、騰訊、中興等龍頭企業已連續十年進入全國前十名單。第二梯隊企業快速成長,近年在智慧城市等領域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專利布局的平安集團,去年累計國內專利申請量已超越華為;全球精密制造優勢企業瑞聲聲學PCT申請量實現30倍高速增長。
已起草技術調查官制度方案
去年是《深圳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實施的第一年,我市加大了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市市場監管系統共查辦知識產權違法案件1608件,比2018年增長31%。
“源代碼”“鏡像”“管控系統”……知識產權案件涉及大量的專業術語,很多專利技術還處在尖端前沿,高度專業化的技術事實查明,對辦案人員存在很大困難。作為一項創新舉措,根據《條例》要求,我市啟動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技術調查官制度,引入專業技術人才,有利于提升辦案質量和效率。
據市市場監管局介紹,當前這項工作進展順利,已經擬定行政執法技術調查官制度建設路線,起草了技術調查官遴選標準、配備方案和管理辦法等配套制度文本,并向市委編辦遞交技術調查官人員名額申請。在推進制度建設的同時,我市還依托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現有專業技術資源,試行為行政案件出具技術事實分析意見,供辦案人員參考,目前已完成首例全流程業務,正在總結分析基礎上進行優化調整。
修法引入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國內的知識產權案件中,受詬病最多的應該是賠償數額低,經常出現“贏了官司輸了錢”的情況。受限于立法權限的問題,現行的《深圳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條例》沒有對“損害賠償額”作出規定,“維權成本高、侵權成本低”的困局未能有效破解。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明確,深圳可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為深圳立法工作注入強大動力。記者了解到,今年市人大常委會將修訂《深圳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條例》納入立法計劃,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大幅提高知識產權損害賠償額上限,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等,是此次修法的重要內容。
據介紹,今年我市還將加強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爭取建立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深圳分中心,通過建立海外知識產權糾紛信息收集體系,組建深圳市海外知識產權維權專家庫等方式,為深圳“走出去”的企業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防范和糾紛應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