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臺政策以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來源:深圳特區報 閱讀次數:277 發布時間:2018-12-06 09:45:57 分享到:
深圳大手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最新出臺的政策提出:減負降成本、實現新增銀行信貸規模、實現新增民營企業發債等均為1000億元以上,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的深圳市民營企業平穩發展基金。記者獲悉,深圳市政府制定的《關于以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昨日正式印發,以更大力度、更優政策、更好服務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五條舉措條條都是“干貨”
深圳市經貿信息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若干措施》包括五條舉措。
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從落實稅收優惠、降低社保及住房公積金繳費、加大工會費返還、降低用房用地成本、清理供電加價、整治“二房東”等方面為企業降負減成本。
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從擴大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規模、推動小微企業還本續貸無縫對接、完善考核機制、加強民營企業發債支持等方面解決企業融資問題。
建立長效平穩發展機制。在緩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工作基礎上,擴大基金規模,將符合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方向、有發展前景的民營企業納入支持范圍,加強民營企業重大危機及民營企業家市外糾紛應急協調處理。
支持企業做優做強。對民營企業實施梯度培育,加大對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的引進、培育和支持力度,支持百強企業符合產業導向的重大項目在深圳投產落地,促進重點民營企業扎根深圳,推動民營企業上云。
優化政策執行環境。保障民營企業公平競爭權利,完善行政執法,加強企業信用修復,客觀看待和依法妥善處理民營企業歷史問題,推動各項政策落實落細。
“四個千億”支持力度大
《若干措施》重點內容可概括為“四四三二”,即四個千億、四個計劃、三個機制、二個平臺。
減負降成本1000億元以上。《若干措施》在降低稅費、用地成本、用電成本、物流成本,提高企業資金周轉效率等基礎上,提出新增“三降一緩一返還”,即至2019年底階段性降低企業醫療保險費率1個百分點,降低失業保險費率0.5個百分點,降低工傷保險費率30%;虧損滿1年的民營企業,經職工代表大會或工會同意,可以申請緩交住房公積金;提高工會費對小微企業工會的返還比例,由60%提高到70%。通過以上各項措施,實現2018年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超過1000億元。
實現新增銀行信貸規模1000億元以上。深圳將“深圳市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規模由20億元擴大到50億元,覆蓋對象由中小微企業擴大至非法人小微企業主及個體工商戶。據悉,資金池資金對銀行機構為深圳上述經濟主體放貸形成的不良貸款總體按30%的比例給予風險補償,提高銀行機構不良貸款容忍度,撬動新增銀行信貸規模1000億元以上,有效緩解我市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實現新增民營企業發債1000億元以上。用好中國人民銀行推出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參照央行信用背書中債增模式,安排100億元發債增信資金,為符合條件的融資擔保機構提供增信資金支持,建立多方風險分擔機制,增強投資者對擔保債券的信心,降低民營企業債券發售難度和發行成本,推動新增民營企業發債1000億元以上,幫助我市更多民營企業通過發債融資。
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的深圳市民營企業平穩發展基金。前不久,深圳及時出臺《關于促進我市上市公司穩健發展的若干措施》,安排150億元資金,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通過債權(100億元)、股權(50億元放大至200億元規模的基金)兩種方式緩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截至11月2日,共已決策為25家上市公司提供股權、債權流動性支持。為進一步加大民營企業紓困力度,《若干措施》提出由市政府安排一定資金出資引導,通過制定讓利措施等,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組建總規模1000億元的民營企業平穩發展基金。據悉,基金以股權投資方式,重點用于解決深圳優質民營上市企業大股東股票質押風險、優質上市公司流動性緊缺問題,以及對發展前景較好的民營企業進行必要的救助或資金支持。
培育更多500強企業
《若干措施》提出四個計劃,支持民營企業做強做大。
百千萬培育計劃。深圳市經貿信息委有關負責人說,深圳民營企業量大面廣,既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也有“鋪天蓋地”的小微企業,不同規模企業之間服務需求差異巨大。《若干措施》提出對民營企業實施梯度培育:第一,2018年完成“小升規”工業企業1000家,對首次升規給予一次性10萬元獎勵;第二,以市場化擇優遴選機制為主,以隱形冠軍、專精特新企業、新三板企業、中小微基金投資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發展前景好的民營中小企業為基礎,建立創新型高成長企業庫,3年內實現入庫企業10000家,給予重點培育、優先扶持,力爭培育出一批上市企業、領軍骨干企業;第三,認定100家民營領軍骨干企業,在用地和重大項目上給予保障,力爭培育若干中國民營500強和世界500強企業。
百強企業穩增長行動計劃,旨在把深圳市、區百強企業符合產業導向的投資項目留在深圳。深圳有關部門將及時了解掌握百強企業發展戰略和年度投資計劃,根據其發展需求合理配置資源,給予優先保障,支持其符合產業導向的重大項目在深圳投資擴產,為全市產業及工業投資增長提供支撐。
優質企業扎根行動計劃。據悉,深圳上市公司眾多,但產業空間瓶頸十分突出。《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建設上市企業總部大廈,并由各區政府優先通過牽頭建設上市企業聯合總部大廈等方式,解決轄區上市企業總部空間問題;一定時間內解決不了的,由市政府統籌協調解決,為包括上市企業在內的優質企業扎根深圳留足空間。
推出中小微企業上云計劃。按照工信部今年出臺的《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的要求,深圳積極推動中小微企業上云,并通過“政府補貼、平臺讓利、企業團購”方式,降低企業信息化建設成本,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爭取到2020年實現上云企業達到10萬家。
《若干措施》同時提出,建立民營企業重大危機預警救助機制、深圳民營企業家市外糾紛應急協調處理機制、民營企業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工作服務機制等三個機制,開通與設立企業投訴受理平臺、企業綜合服務平臺等兩個平臺,千方百計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26家深企躋身中國民企500強
深圳市經貿信息委有關負責人昨日透露,深圳民營經濟發展成效顯著,26家深企躋身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7家深企入圍2018《財富》全球500強,其中6家為民營企業。
深圳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注重補短板、降成本、破難題,努力提升民營企業競爭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深圳民營經濟保持較快增速。截至2018年9月,全市民營經濟商事主體達到298.14萬家,占比97.65%。其中,民營企業數量185.9萬家,占全市企業數量的96.3%。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7367.33億元,同比增長10%,高于全市GDP增速1.9個百分點。
民營企業對深圳經濟貢獻顯著提升。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530.69億元,同比增長8.1%,高于全國和全省1.4個、1.2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同期深圳GDP的42%。今年1-10月,民營企業上繳稅收3570億元,同比增長7.8%,占全市企業上繳稅收的67%。
事實上,深圳民營經濟發展質量領先。目前,深圳民營經濟經營業績持續向好。今年前三季度,深圳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銷售收入4604.7億元,同比增長2%;民營批發零售貿易完成零售額3803.21億元,同比增長8.2%;民營餐飲完成零售額432.89億元,同比增長7.5%;民營運輸、郵電營業收入達59.72億元,同比增長7.1%。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企業數量合計205家,連續12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其中90%以上是民營企業。